查询
鲁褒

鲁褒

魏晋 钓矶
鲁褒,西晋文学家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元道。南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鲁褒好学多闻,安于贫素,隐居不做官,无人知晓其最终结局。《晋书·隐逸传》记载,元康之后纲纪败坏,鲁褒为讽贪鄙世风,隐姓埋名著《钱神论》。今本《钱神论》由严可均据《晋书·鲁褒传》《艺文类聚》《初学记》合抄拼成。该文虽名“论”,实则沿辞赋问难体,虚拟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问答,极言钱之妙用如神,语带谐谑,讽刺酣畅。如司空公子讪笑綦毋先生不知权变之语,以世俗口吻唐突圣典,暗含讽世深意;“公子拊髀大笑”后论述钱的价值功用之语,生动辛辣,愤世嫉俗。据本传,此文一经问世,便被当时痛恶时世之人所传诵。
人物生平 补充纠错
作者邹全荣1977 年恢复高考后购得《文选》,对其中鲁褒的《钱神论》印象深刻。在现实生活里,鲁褒笔下“钱神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,《钱神论》对拜金主义和媚权崇钱现象有着生动揭露与深刻批判。 文中,鲁褒既描绘了钱在流通领域 “无翼而飞,无足而走” 的特性,点明其“失之则贫弱,得之则富强”等社会功能,也抨击“钱多者处前,钱少者居后”等世俗丑恶,刻画占有金钱与社会地位的对称关系。钱拥有“为世神宝”的积极意义,但也常被利欲熏心者利用,破坏公道正义。厦门远华走私案以及司法界用钱买官司赢票等现象,都印证了《钱神论》对金钱“神力”的论断。 鲁褒在《钱神论》里,既肯定钱的积极意义,又揭露仕途官场丑态,借此讽世谏人。阅读《钱神论》,能帮助人们摆脱金钱带来的烦恼,理智应对世态炎凉。 关于《钱神论》的创作时间,房玄龄等撰《晋书·隐逸·鲁褒传》记载其成于“元康之后”。部分人对“元康”存在不同解读,然而结合历史背景,以及房玄龄在《晋书·惠帝纪》中的明确记载,《钱神论》应写于西晋惠帝元康之后,彼时“纲纪大坏,货赂公行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