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动禅宗中国化:
在禅宗发展史上是重要坐标,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时遇而未信,二祖慧可时信而未修,到僧璨时实现有信有修,使禅宗逐渐中国化并畅行于世,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。
改造发展禅宗:
一是改变弘法对象,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,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;二是改变弘法场所,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;三是改变修行方式,变居住无常的 “头陀行” 为公开设坛传法;四是改变传教形式,变 “不立文字” 为着经传教,精心著述《信心铭》,以诗体写成,从多方面阐明义理,为禅宗以文字总结修习经验开创理论先河,有学者称《信心铭》是禅宗第一部经典,与《六祖坛经》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。
传承禅宗衣钵:
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,后得授予衣钵成为禅宗三祖,在入寂前,传衣钵于弟子道信,为禅宗四祖,确保了禅宗法脉的延续。
禅宗自达摩西土东来,二祖慧可断臂求法,传至三祖僧璨实现中国化,畅行于世,成为汉传佛教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。
三祖僧璨大师于隋大业二年(606 年)入寂。入寂前,他表示别人看重坐着入灭,而自己要立化以显生死自由,随后攀着树枝奄然而化;还有说法称他在一次为众说法后,在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。僧璨世寿不详,后被唐玄宗谥为 “鉴智禅师”,其塔获谥 “觉寂之塔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