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禀父书》是林觉民于1911年4月24日在香港写给父亲的一封信。
一、时间背景与行动轨迹
1911 年 4 月: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,林觉民回福建联络革命党人、筹集经费并招募志士,准备赴广州参加起义。
4 月 24 日(农历四月廿四):
夜访家人:临行前回家探望父母及怀孕的妻子陈意映,谎称 “学校放樱花假”,隐瞒起义计划。
赴港筹备:随后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登船前往香港,入住滨江楼,为起义做最后准备。
二、遗书写作细节
写作时间:4 月 24 日夜,待战友入睡后,意识到起义风险极高,生死未卜,遂提笔写诀别书。
写作载体:
《与妻书》:写于一块白方巾上,篇幅较长,倾诉对妻子的深情、革命理想及必死决心。
《禀父书》:不到 40 字,简短悲壮,向养父致歉并表明牺牲为 “补于全国同胞”。
核心情感:
对家人的不舍与愧疚(如提及妻子怀孕、担忧父母弟妹),但更强调 “为天下人谋永福” 的革命信念。
三、信件传递与家人发现
传递方式:广州起义失败后,有人秘密将两封信于半夜塞进福州林觉民家门缝。
发现过程:次日清晨,家人才发现这两封遗书,此时林觉民已牺牲,陈意映才得知丈夫的真实使命与永别之意。
历史意义
两封遗书是林觉民 “舍小家为大家” 精神的集中体现,《与妻书》更因深情与大义并存,成为中国近代革命文学的经典篇章,展现了革命者的人性光辉与理想信念。